斑点叉尾鮰苗成鱼后饲养技术
span> 斑点叉尾鮰鱼苗成鱼饲养 1、池塘养殖: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,时间较短,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,主要还是池塘养殖,面积3~6亩,水深1.5~2米为宜。既可单养,也可混养,一般混养效果较好,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、鳙鱼、草鱼、鳊鱼和罗非鱼。
2、饲料配置:斑点叉尾鮰鱼苗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其生长很重要,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,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。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、大豆粉、小麦粉和玉米粉等,粗蛋白含量在25~35%之间。
3、 span> 斑点叉尾鮰鱼苗 饲料投喂:斑点叉尾鮰饲料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,当水温在15℃以上时,投喂浮性饲料,水温低于15℃时,投喂沉性饲料。每天投喂两次,即上、下午各1次,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。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,及时调整投饵率。
4、水质管理: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,为防止浮头和泛池,要经常更换池水,以保持清新的水质,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/升以上。
span> 斑点叉尾鮰鱼苗人工管道
人工管道用陶瓷烧制,形状为圆筒形,直径以10~20厘米为宜,管道上下二片可以拆合。将人工管道放入产卵池,水深20~25厘米。性腺成熟度好的亲鱼配对入池,每个管道放雌雄一对亲鱼。每天投喂附有底栖硅藻的淤泥,饵料置于饵料台上。
大弹涂鱼在管道产卵时间为午夜至凌晨,每天上午检查一次,每次抽查2~3个管道,如发现有产卵,则全部检查,将已附卵的管道移入孵化池孵化。产卵多的管产可获约1万粒卵。 人工产卵管道能够诱导亲鱼配对和自然产卵,但产卵不集中。因此要采用多个小型育苗池。试验表明提高产卵池水温可促进性腺成熟,是一项获得集中产卵的有效措施。
孵化
把附有卵的网片或产卵管道,直接悬挂在孵化水泥池中充气孵化,或放在网箱内充气孵化,均可达到较高的孵化率,平均孵化率在50~60%。孵化期间每天换水50%,或全天微流水。适孵化水温为26~28℃,孵化水温不宜超过30℃。在水温26.5~29.2℃,盐度25~27‰的条件下,经87小时左右仔鱼膜而出。孵化第四天仔鱼大多已破膜而出,这时可将采卵网和管道孵出,孵出仔鱼可直接留在孵化池中培育,也可移到育苗池培育。
仔稚鱼培育
刚孵化的 span> 斑点叉尾鮰鱼苗 全长2.5毫米左右。育苗池放苗密度以每立方米放养5000尾。孵化第2天仔鱼开口,第5天仔鱼全长3.5~4毫米。卵黄囊消失,油球仅剩一个小圆点,腹缘有13个黑色素斑点,开始摄食。投饵应从孵化第3天开始。每天投喂轮虫二次,投喂前要计算池中轮虫残留量,然后添加轮虫。育苗池轮虫密度为5个/毫升左右。35日龄前后稚鱼开始变态,进入幼鱼期,鳞片逐渐长全,体侧和背部有8行黑色素横斑纹。这时应适量增加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。从稚鱼后期至幼鱼前期,食性以动物饵料为主;第45日龄前后幼鱼全长约2厘米,转食硅藻,开始投喂滩涂采集底栖硅藻。此时可以出池养殖。
育苗期间,培育水采用砂滤海水,海水比重过高可用淡水调节,培育水比重以1.010~1.015为宜。充气量随生长逐渐加大。每天换水量为1/5~1/2。

标签:
斑点叉尾鮰苗成鱼后饲养技术
此用户未经实名认证,请注意识别风险!